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佛山岭南文化积淀深厚,工业重镇、美食之都、武术之乡等城市名片星光灼灼,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佛山的文化景观,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人文优势。佛山旅游业的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79年前,佛山旅游景点只限于“一山一庙”,即西樵山和佛山祖庙,且景点开发层次较低,设施简单。1979年后,佛山现代旅游业开始起步。至80年代末,佛山全市年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100万,旅游业已具雏形。90年代,佛山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旅游度假区、风景区建设初具规模,西樵山度假区、西岸风景区、南国桃园等得到有力开发,相继有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南海文化影视城等主要项目投入建设。1997年,佛山旅游业逐步成为佛山市的一个重要产业。1999年,佛山市政府决定申报参加全国第二批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90年代,佛山接待外来旅游者人数从1990年的286.82万人次增长到1997年的398.82万人次,年平均递增4.82%。出境旅游者从1990年的5.82万人次增长至1995年的13.92万人次。2000年11月,经国家旅游局检查验收,佛山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12月20日,佛山市政府命名佛山新八景及四个佛山特色景点。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是中国第一个“武术之城”。2014年12月,佛山顺德被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这是继2010年成都成为“世界美食之都”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2005年佛山全市旅游总收入108.67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此后逐年递增,在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891.86亿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佛山旅游业受挫,直至疫情结束后才逐步恢复。
佛山地处岭南,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亚热带的地理环境和风光、富有特色的社会人文景观构成它丰富多彩的旅游吸引物。2003年,佛山市政府整合其旅游资源,推出佛山新八景及四个佛山特色景点成为佛山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佛山新八景即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四个佛山特色景点即灯湖溢彩(南海千灯湖)、梁园秋月(佛山梁园)、庆云泉韵(南海西岸庆云洞)、大旗屋阵(三水大旗头古村)。此外,佛山还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粤剧、武术(如咏春拳)、陶瓷制作技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岭南文化。2014年,佛山顺德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美食成为佛山旅游又一个主要的旅游吸引物。
佛山以制造业立市的发展战略,相对弱化了文旅发展,使佛山在文旅消费和文旅休闲的保障能力上稍显不足,但在佛山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多重要的转折点推动着佛山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其中,祖庙对外开放是旅游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之一。佛山祖庙代表了佛山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是佛山诸庙之首,也是佛山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祖庙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筑建群、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学等。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于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孔庙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介绍佛山祖庙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于2016年建成对外开放;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学为纪念佛山籍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叶问,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作为佛山的文化象征,祖庙对外开放是佛山旅游发展历程中重大的转折点,吸引了大量游客。2009年,广州市与佛山市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对接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广佛同城化的推进使佛山成为广州游客的热门短途旅游目的地,是佛山旅游发展历程中又一重大事件。